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一个国际节日。我国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是对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和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关税的回应。
此前的3月4日,我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有包括商务部、海关总署在内的多部门采取措施来应对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
我国为什么要如此强力反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税措施呢?未来会是一个什么发展态势呢?
在麦客看来,要强力反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加征关税是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美加两国采取的加征关税措施严重损害我国利益。据有关财经人士估计,美国宣称的全部措施到位,将使我国出口美国的企业税收成本增加1.65万-2.15万亿元,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加拿大同步跟进对我国电动企业和钢、铝制品加征关税,也严重损害我国企业权益。实实在在的损失,清清白白的权益流失,需要国家采用强力反制措施去维护。
二是美加首先挑起事端,挥舞关税大棒是它们试图“先发制人”的博弈策略。一旦这个策略得逞,它们就会不断漫天要价,不断增加谈判筹码。而且,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会跟风,也对原产于我国的产品加征关税。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重锤出击,打破它们的心理预期。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美国放出风来说要中国制造的船舶停靠美国港口每次加收100万美元的停靠费,就有人建议对美国波音生产的飞机在中国机场停靠按此加收停靠费,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反制措施,毕竟我们自己的C919已经能量产,座级为158-168座,航程为4075-5555公里,可以归为干线飞机,另外还有欧洲的空客也是大型客机生产商。

三是加拿大跟在美国背后加征关税,亦步亦趋,对加拿大的强力反制可以打破它们的同步策略。同时,也起到警告其他国家与美国同步加征关税。从而防止世界贸易战中国“单对多”(中国面对多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局面的形成。
这次中国和美加的贸易冲突,未来会怎么发展呢?
麦客认为,关税是国际贸易的砒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进口国来说,关税阻止了物美价廉产品的进口,推高进口国的通胀水平;对出口国而言,自己的国际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形成内卷,影响国内就业。本来,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加征关税势必扭曲国际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流向。大河向东流,要让它往西流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所以,在麦客看来,搞一段时间后,各国韧性比拼到一定时候,也许并不一定要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会坐下来谈判,重回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规则。
但是,虽然前途光明,但道路会很曲折。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要做好一些准备。
一是要做好经济下行准备。经济下行对老百姓最大的影响是就业。也可以这么理解,国际自由贸易能促进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自由贸易,充分就业就要大打折扣。对策还是那一条,珍惜岗位,不挑三拣四,先就业再谈工资,没有就业谈工资毛线用都没有。
二是输入型通胀。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外国的进口商品因加征关税导致成本提高,销售价格提高。比如,你想买美国进口的一个加征关税产品,其价格会比以前更高。国产替代产品一般也会“水涨船高”。第二层含义是,工业品原材料涨价,相应地工业产品涨价,带动其他商品涨价。因为我国主要是对美加农产品加征关税,所以,这点应该不会很明显。对我们的农产品价格传导可能是这样的,由于加征关税减少农产品进口减少,供应减少而导致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
一句话来概括,关税不是一个好东西,阻碍国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降低全球生产效率,全球球民都受损。真不明白,这个被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批得一无是处的东西,为什么又“死灰复燃”?